11月9日,記者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最近出臺的《關于支持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從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要素保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8個方面提出支持政策,服務南陽“三區一中心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助推南陽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
《措施》指出要推進南陽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支持南陽市作為普通建筑石料的凈采礦權出讓試點,率先開展先行先試,打造出一批凈出讓的示范
項目。
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按照前瞻30年、編細15年、做實“十四五”的要求,科學劃定“三區三線”,高標準編制南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適當增加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擴大中心城區用地規模,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預留更大空間。
合理確定城鎮等級結構,優化城鎮體系布局,將鄧州、方城規劃確定為南陽市域副中心,將鎮平、社旗、唐河等3個縣按照區的模式進行規劃,支持南陽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按照“一縣一省級開發區”改革要求,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劃定開發區四至邊界,合理確定開發區區域范圍,科學編制開發區國土空間規劃,優化開發區空間布局,支持具備條件的開發區擴區升級。
支持經南陽高速鐵路規劃建設,調優空間布局,為項目建設預留空間。支持南陽市立足全省,準確把握發展定位,有序拓展客貨運航線,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合理謀劃空港經濟區規劃建設方案。
在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產業用地布局,支持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加快發展。支持南陽市加快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合理確定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農村產業發展用地空間,支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強化土地要素保障
在全省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解工作中,綜合考慮南陽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人均城鎮建設用地等因素,適當給予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傾斜。
優先安排南陽市域內富余補充耕地指標開展跨省轄市交易,為南陽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籌措發展資金。每年繼續安排南陽市南召縣、鎮平縣、內鄉縣、淅川縣、社旗縣、桐柏縣等國家級貧困縣計劃指標各600畝,方城縣等省級貧困縣300畝,專項用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項目用地。加強與省財政部門銜接,科學制定獎補辦法,支持安排財政資金加大對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的獎補力度。
服務保障旅游業發展用地
支持利用現有文化遺產、紅色教育基地、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林場等,開展文化、研學和紅色旅游活動。
在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村莊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依規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共同舉辦住宿、餐飲、停車場等旅游接待服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個人及依法通過經營權流轉方式取得使用權的單位和個人,可利用包括宅基地在內的集體建設用地開展鄉村旅游,可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除外)、未利用地,從事與旅游相關的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
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支持南陽市作為普通建筑石料的凈采礦權出讓試點,率先開展先行先試,打造出一批凈出讓的示范項目。持續開展金、銀、鉛鋅、銅等重要傳統礦產勘查,保障南陽大宗礦產資源需求。
加大“三稀”(稀有金屬、稀土金屬、稀散金屬)礦產、晶質石墨、螢石等戰略新興礦產的勘查,為南陽市提供新興產業、中高端制成品需求礦產資源。適度開展地熱等清潔能源礦產的調查評價,支持支撐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支持丹江口庫區周邊、南水北調中段工程沿線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和
礦山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謀劃建設,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扶持。
推進南陽市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域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工程,提升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與服務功能。支持南陽市各縣(市、區)積極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試點申報工作,以試點為引領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探索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支持南陽市在淅川、西峽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基礎上開展全域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
建立完善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評價核算體系、政策支撐體系,逐步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積極探索生態產品產業化經營、多元化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交易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力度
組織指導南陽市加強地質災害隱患調查、排查,對地質災害風險區提出管控建議,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地質依據。
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工作,提升地質災害防范能力。加大地質災害綜合治理與專業監測投入力度,積極申請省財政資金支持,推進實施淅川縣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倉房鎮磨溝村畢家營組滑坡治理工程、桐柏縣毛集鎮湖山滑坡防治工程、淅川縣荊紫關鎮中街社區崩塌治理工程等地災防治工程,強化地質災害隱患點普適性監測預警設備安裝使用。
做好管理權限下放
按照依法合規、按需放權、應放盡放的原則,結合工作實際,賦予南陽市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采取授權或委托形式向南陽市下放權限,并加強業務指導,提高審查審批質量和效率,確保下放權限“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嚴格跟蹤問效,采取省級抽查、技術核查等多種方式做好批后監管,對審批審查流程進行智能化、全過程、嵌入式監督,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確保下放權限的履行依法合規、陽光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