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建筑領域首家雙碳實踐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22-05-06來源:環球破碎機網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基于新發展格局的前瞻和構建,在陜央企中鐵二十局所屬中鐵建安工程設計院公司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和發展,4月29日,該公司雙碳實踐研究中心在陜西省西安市正式揭牌成立。

陜西省建筑領域首家專門致力于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成立的專業研究實踐機構,該中心確立了“海綿城市”“零碳城市”“無廢城市”“數字城市”“藝術城市”五大實施主題,致力于推進建筑業“雙碳”革命,并在雙碳研究領域積累了生動的案例和成熟的經驗,將在綠色低碳政策研究、技術研發轉化和市場開拓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域——陜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西部云谷科技園區,在為解決城市雨洪問題而進行的“海綿城市”建設探索中,該中心打破傳統“以排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將建筑、道路、綠地等城市基礎設施作為載體,用綠廊、植草溝、蓄水花園、下凹式綠地所替代傳統的地下排水管網,園區道路大多采用建筑廢料制成的透水磚鋪設,共同成就了新型城市景觀——“雨水花園”,實現了“小雨不濕鞋,中大雨不積水”的海綿城市新理念。
在云谷二期
項目中,該中心以中國傳統園林為元素,實現了再生資源與雨水花園的有機結合。采用再生磚為主要鋪裝材料,有效消化建筑廢料。在局部區域的海綿城市設計上,采用低位蓄水,景觀及再生材料融合的模式,建筑廢料則分散堆積在植物周圍,水流可以滲到地下,防止地表出現積水;若雨水達到一定極限,則通過地下溝渠或過濾透水層分流入景區人造湖泊或河流,從而杜絕雨水溢滿現象。在園區內,利用多種形式的再生磚打造了的植被景觀圍墻,一方面利用不同砌筑方式營造藝術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磚的空隙進行種植土填充,保證植被存活,大大提高園區的綠化率,提高區域碳匯程度。
對于城市更新過程中產生的“
建筑垃圾山”,該中心提供了海綿城市1.0到2.0的解決方案。在西寶高速的咸陽南站,該中心通過“彎月凹弧”地形實現下沉空間收水功能,用30萬立方米建筑垃圾做成海綿城市景觀——巨型綠色小山。山丘由固廢建筑垃圾填筑而成,其上覆蓋種植土,栽種草木花卉,山腳設置彎月凹弧園林景觀,變廢為寶,在減碳排、碳增匯的同時,又可儲水滲水,有效解決了固廢處置和城市雨洪問題。
該中心還擁有集方案研討、設計資料匯報、三維模型分析與審核工作平臺于一體的數字工作區域,對云谷二期、咸陽南站等項目模型、實景及過程資料等進行可視化數字化管理。這些既為城市建筑垃圾處理提供了借鑒,也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提供了“海綿+無廢+零碳+數字+藝術”的實踐范例。
據中鐵建安工程設計院公司負責人介紹,該中心未來將聚焦“雙碳”目標,以打造再生資源“廢物利用、修舊利廢”的國家使命和陜西省“雙碳”技術領跑者為指引,突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產業融合、區域融合,將自身打造成專精特新業務“頭雁”。
責任編輯:王子祺
環球破碎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點擊查看)
